法航母强闯南海配资在线,上将指挥官大放厥词发表对华强硬言论,专家批评自负心态:南部战区055可包打整个法航母战斗群,自取其辱而不自知。
上周,根据法国媒体《海军新闻》的相关报道,法国海军“戴高乐”号航母打击群结束在印太的“克莱蒙梭2025”演习后,其在一场非公开活动中罕见披露了与中国海军在南海的互动细节。
去年年底,法国海军“戴高乐”号航母率领着由1艘驱逐舰、2艘护卫舰、1艘攻击核潜艇、1艘近海支援舰和1艘补给舰组成的打击群,浩浩荡荡地从法国本土出发。
其航行路线堪称漫长,一路经过地中海、苏伊士运河、红海、印度洋,最终抵达南海和东海。
这一远距离的军事部署,法国方面宣称是为了保障其在当地的权益,并借此机会和印度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强化协同作战能力,提升法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军力投射能力。
在印度洋时,“戴高乐”号就和印度举行了双航母演习,而进入南海后,其挑衅意味愈发明显。
法国航母特意访问菲律宾,并和美国、菲律宾、日本举行海上演习,还公然扬言要“捍卫共同价值观和航行自由”。
这种说辞,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,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。法国此番行为,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。
法国航母在南海航行期间,据法国军方透露,刚进入吕宋海峡就被中国军舰跟踪,甚至还声称发现了30到40艘中国舰艇的踪迹,其中还包括与中国航母山东舰的“遭遇”。
从实际情况来看,中国海军对外国舰艇在相关海域的活动进行监视,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正当举措,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。
在这场法航母强闯南海的事件中,法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言论格外引人关注。
法国海军军官自夸称,中法海军舰艇没有发生直接对抗,是因为法国航母战斗群有着强大实力。
法国军方甚至猜测,中方对于法国航母和美国航母的态度不同,表明中国对美法采取了区别态度。
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法国“戴高乐”号航母虽号称是除美国之外全球唯一一艘核动力航母,但其实际作战能力却并不突出。
该航母标准排水量仅3.5万吨,满载排水量也不过4.25万吨,吨位甚至不如中国076型两栖攻击舰,与山东舰相比更是差距明显。
而且,由于采用了核潜艇的反应堆,“戴高乐”号动力问题频发,多次因动力故障趴窝,最大航速只有25节,在各国航母中显得“步履蹒跚”。在舰载机方面,其可携带40架各型舰载机,包括24架“阵风”中型舰载机以及2架美制E-2C预警机。
尽管法国宣称“阵风”是全球最强的四代半战机,但其在与巴基斯坦空军的对抗中,“不败金身”已被歼-10CE战机打破,这使得“阵风”的实际作战能力受到外界广泛质疑。
由此可见,法国军方所谓凭借实力“震慑”中国舰艇的言论,不过是自吹自擂,自我安慰罢了。
面对法国航母战斗群的挑衅,中国解放军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。
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力量部署绝非法国方面可以轻视。以南部战区海军为例,其下辖的驱护舰支队实力强劲,仅4艘055型万吨驱逐舰,就足以对整个法军航母战斗群构成巨大威胁。
055型驱逐舰作为全球首款双波段相控阵雷达万吨级盾舰,技术参数十分先进。在体系和新装备的加持下,其拥有了不输于航母舰载机的超远对海打击半径。
专家表示,战时055大驱的大口径冷热共架通用垂发能够搭载鹰击21这样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。鹰击21射程超过1500千米,末端突防速度高达10马赫,具备强大的反舰打击能力,可有效突破西方海军舰艇的防空网。
相比之下,法军“阵风”舰载机的打击半径只有1100-1200千米,根本无法触及055大驱。而且,中国拥有密布整个南海的海洋侦察卫星网,以及先进的预警机,能够全天候监测法军航母动向,并为055大驱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提供精准导引。
在实战环境下,南部战区只要出动4艘055大驱,在侦察体系的支援下,对法航母舰队齐射几十发鹰击21,就能够迅速且无伤地击毁整个法军航母编队。
此外,中国海军在南海的部署不仅仅局限于055大驱。从整体的战略布局来看,中国海军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海上作战体系。在日常巡逻、监视任务中,各型舰艇分工明确,配合默契。
当面对外部势力的挑衅时,能够迅速做出反应,形成有效的应对方案。从先前的一些事件中也可看出,无论是美军舰艇强闯南海中国岛礁附近领海,还是此次法国航母的行动,中国海军都依据国际法和相关规定,采取了合理、有效的措施,充分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。
法国航母强闯南海并伴随上将的不当言论,本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。但中国解放军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作战体系,足以捍卫国家的每一寸领土和海洋权益。
任何试图侵犯中国权益的行为,都将在强大的中国海军面前碰壁。未来,中国海军也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,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参考资料:
厘清南海历史与现实:中外学者呼吁南海和平与务实合作——国际在线
40年来,法航母打击群首次部署亚太——环球时报
配资在线
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